有什么事是外国人来了中国之后才知道的?
1.中国人上厕所其实更喜欢蹲着而不是坐着。因为外国人的骨骼,他们通常不懂亚洲深蹲,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深蹲。
2.中国的物流速度也太快了。早上订的货下午就能送到。这样的速度在他们国家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3.中国的人生病后不需要预约。无论他们什么时候去医院,都会有医生接待。国外有很多需要提前一周甚至一个月预约。中国的人去医院当天就可以预约。
4.鸡爪和猪蹄也可以食用。大厨中国可以把鸡爪和猪蹄做成好吃的。但是在国外很多地方,猪蹄和鸡爪通常会被扔掉,因为没人想吃。
5.中国人太勤劳了。他们宁愿加班也不愿完成工作。如果这是在他们国家,下班后一个比一个跑得快,他们也不在乎手里的活干完没干完。
6.以前在他们国家吃的中餐都是为外国人量身定做的。这根本不是正宗的中国菜。真正的中国菜藏在中国的各个角落。
7.中国的移动支付太方便了。出门不用带现金。你只需要拿着手机到处买东西。无论是去饭店吃饭,还是去路边摊吃小吃,都可以用手机支付。
8.到了中国才知道,非中国国籍的人统称外国人。不管你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,简单的“老外”两个字就全部概括了。只有日本人和韩国人可以享受特殊待遇。
9.刚来中国的时候,有人说中国的地摊小吃不干净。起初他们很排斥,但自从吃了之后,就完全不吃了,还连连称赞比大饭店做的菜好吃。
10.中国最危险的食物有三种,一种是包子,一种是撒尿牛肉丸,一种是锅贴,一不小心就会烫到嘴。
11.中国不愧是武术之国,每个社区的大叔大妈都有一技之长。如果他们老了也这么健康就好了。
12.自行车共享,中国,太方便了,只要扫码就能骑走,但是切记千万不要去偏僻的地方,因为这些地方很可能没有自行车共享。
13.电动汽车在中国非常受欢迎,一些电动汽车带有警告装置。他们第一次听到电动车发出的报警装置,以为警察来了。
14.他们国家每天都喝冰水,但是中国人习惯喝热水。在中国,当你身体不适时,每个人都要求你多喝热水。不知不觉,他也有喝热水的习惯。到现在,他根本受不了冰水。因为他觉得喝太多冰水对身体不好,所以看起来他已经有一个中国胃了。
15.你不能凭外表判断这个中国人是不是有钱。某个穿着背心拖鞋的中国大叔,背后可能是亿万富翁。
16.想知道超市有没有打折活动,首先要看超市里有多少中国大妈。如果你跟着超市里的中国大妈走,你一定会发现漏洞。
17.中国超市的收银员算术很好,不用计算器也能第一时间找出准确的零钱。其实这个算法对外国人来说有点难,算术可以这么简单。
18.学习汉语是一条很长的路,一句话可以代表好几件事。尤其是学中国成语,简直能把外国人逼疯。
19.原来中国不仅有普通话,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方言,不仅外国人听不懂,就连中国人也听不懂。
20.在中国拜访朋友家,主人一定准备了很多菜。吃完饭,剩下满满一桌子菜。但是在他们的国家,吃完所有的食物是礼貌的,但是在中国,正好相反。
21.中国的夜晚很安全。即使是一个人,晚上也可以自由行走。在他们国家,天黑后不敢一个人出门,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。
22.中国人认为孝子生于棍棒之下。熊海子不听话的父母可以“教训”一顿,但在他们国家,是不允许随意打孩子的,否则会以虐童罪拘留。
23.在中国,过年的时候有送红包的习俗。过年的时候,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,领导会给下属发红包。他们国家没有这种习俗。
24.中国人有午休的习惯。午饭后,中国人会选择躺在桌子上或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,以保证下午精力充沛。对他们来说,没有午休的概念,觉得趴在桌子上睡会不舒服。
25.在中国的深夜,有一种餐厅叫“大排档”。这家简陋的餐厅很受中国人的欢迎,尤其是在夏夜的半夜,这里灯火通明,人声鼎沸。大排档里有几样很有名的美食:麻辣小龙虾,羊肉串。
26.在中国,只要有人流量稍微大一点的公共场所,都会有公厕,会有专人负责打扫厕所。他们国家的情况不是这样。在他们国家,想上厕所,只能去餐馆、商场、酒店。
27.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,以及各种各样的食物制作方法。它是一个食品大国。有一次,一个傲慢的外国朋友说:“你要带5000美元才能吃遍中国所有的美食。结果,钱在你离开成都之前就花完了。”
28.中国的辣条很好吃。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又甜又辣的味道。据他们说,辣条吃一次就上瘾,下次回国会买一些给家人尝尝。
29.中国的树很奇怪。地面上的所有部分都是白色的,非常整洁。它们可能是同一年种植的。
30.中国的性文化不是很开放。在欧美的大街上,如果两个男生或者两个女生手牵手逛街,很大程度上,这两个人的关系是不一般的。但是在中国,女孩子手拉手逛街是很常见的。
以上是两位英国和美国同事对中国的看法,我负责整理。
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古国,他们很喜欢中国人和中国文化,并感觉生活在中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kkkliao.cn/?id=225 转载需授权!
版权声明:本文由廖万里的博客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