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宗智
10月24日晚上八点,“双十一”的“先锋号角”已然奏响。
从“光棍节”到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日,从最初的27个商家到现在来自全球各地的29万个品牌,互联网电商一路高歌猛进,其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,连续创造了13年“神话”。然而,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,平台补贴活动走向日常化,低价早已不再是“双十一”的特殊优势,个别商品假借“降价”之名暗行“涨价”之实的现象让消费者生厌。
先降后涨再降,价格一天一个样
近日,有不少网友发现天猫(包括猫享自营)在售的手机在悄然涨价,来自山东的沈女士就是其中一员。沈女士原本打算在天猫旗下的猫享自营店里购买OPPO Reno8,为此她早早将心仪许久的手机放进了购物车中,没想到居然趁机看了一出令人哑然的“好戏”。
10月16日时,该款手机售价为2099元。10月18号该款手机价格改为2069元,降价了30元。当时,沈女士暗自庆幸,认为再等几天价格肯定还会继续下跌,“双十一”购入是最划算的时机。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,也就是10月19日,同个平台同款型号的手机价格居然涨到了2469元,等到10月24日“双十一”预售开启这天,价格有所回降,用完平台提供的优惠券后为2299元。虽然比前几天的价格要便宜一点,但仍比10月18日的价格仍然贵了230块钱。沈女士表示感觉自己“受到了欺骗”。
图为某平台同一款手机四天价格(网络截图)。
其实,这样打着“双十一”的旗号“先涨后降”“预售多花钱”“虚假发货”等现象早已屡见不鲜,往年常有类似情况发声。
去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欧莱雅品牌因“直播间面膜差价”涉嫌虚假宣传招致众怒,#欧莱雅被指虚假宣传#、#欧莱雅安瓶面膜退差价#等话题多次冲上热搜。该事件引发人民日报、央视网等多方媒体评论。中国消费者协会、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将该事件当做典型案例予以通报。
事情起因是欧莱雅在李佳琦等头部主播的直播间里公然宣称:某款面膜的活动促销力度为“全年最大”,直播间里的观众们纷纷下单,生怕错过这次“优惠”。然而,在随后欧莱雅品牌官方旗舰店自己的直播中,观众们却发现同款商品价格更低。不少之前下单的消费者要求品牌方对此作出解释并祢补差价,但欧莱雅方消极处理,甚至对个别消费者恶言相向。价格变动原属正常现象,而欧莱雅品牌这种前后言行不一的行径,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消费者。
图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(网络截图)。
“预售定金”“凑单满减”,花式“算法”堪比奥数
近年来,数字经济活力旺盛,强大内需动力催生出的电商行业和电商平台蓬勃发展。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低价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应在降低,“双十一”价格战疲态渐显。
为刺激消费,各大平台可谓是拼尽浑身解数。预售定金、凑单满减、品类消费券......一众花式玩法令网友们直呼“这简直比奥数还难”“买个东西比上学听课还认真”。除了眼花缭乱的价格“搭配法则”,电商平台将预售开始时间也由凌晨12点调整到了晚上8点,网友们纷纷戏称自己是“晚八人”,甚至还衍生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“晚八文学”。
除了价格算法复杂之外,另一种行为也让消费者们不禁感慨“优惠力度大不如前”。记者在一些网店发现,比起往年干脆利落的降价,今年品牌方更愿意通过大量赠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。美妆促销打折的口号也从“满300减50”、“全场打折”,变成了“买50ml送50ml”、“买60ml享117ml”。曾经在专柜被拿来免费赠送的小样们,如今在“双十一”的战场代替价格成为各大品牌比拼的“王牌”。
对于这样铺天盖地进货式的售卖方式,部分网友吐槽道:“去年赠的小样还没用完呢!”这一营销手段也引发了一些消费者的调侃,认为品牌方“只想薅羊毛、割韭菜,促销毫无诚意”。赠品泛滥的背后是商品生产过剩、商家清库存快速回笼现金流的真相。
消协提醒:消费要理智,下单需谨慎
越来越早的预售时间、越来越繁琐的优惠条件、越来越冗长的下单步骤、“先涨后降”“预售多花钱”的营销套路,令众多消费者精疲力尽,购物节所产生的争议与日俱增。
去年“双十一”前夕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下发《关于规范“双十一”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》(以下简称《提示》),旨在规范促销经营行为,切实维护“双十一”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《提示》中明确指出: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,禁止采取“先提价后打折”、虚构原价、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。
同时,市场监管部门提示,“双十一”期间,广大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,同时提高维权意识,遇到侵权行为应当及时向平台企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,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如果出现问题,可拒收快递,及时与商家沟通进行退换货处理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醒消费者们,不可迷信“双十一”的所谓“价格优势”,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,做到心中有数,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,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。对于所谓的“拼单凑单”等花式算法也应该提高警惕,巧妙搭配避免落入价格圈套。消费者要结合实际选购商品,尽量选择口碑好、平台大、性价比高的商家。“双十一”促销周期长、活动多,消费者要提前规划、看清规则,购物后注意保留凭证,以备不时之需。
10月26日,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省消费维权情况,并发出消费提示预警,提醒理性消费,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。广大消费者面对商家“优惠、买一送一、清仓、返券”等促销打折活动诱惑时,应保持头脑清醒,货比三家;要仔细阅读商场促销活动的具体规则、时限等内容,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购买,切勿因打折而盲目选购,做到明白、理性消费;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详细查看产品说明书、销售授权证书、合格证等相关证明,对打折商品或赠品也要当面查验质量。
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消费者: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损或发现违法经营行为时,可及时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举报。